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学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分享到:
作者:蔡劲松  发布时间:2023-05-30 09:57:18 打印 字号: | |

提到毛泽东在烧炭战士张思德同志牺牲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很多人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经典文章“老三篇”,想必更多的人对《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两文印象更为深刻,因为两篇文章已纳入中学语文教材重点学读篇目。初读《为人民服务》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上中学时候的事,彼时少不更事,只知道文章很重要,跟随老师的教学安排背诵原文、归纳中心思想、进行重点句段填空;再读它已是近十年后自己身站三尺讲台为莘莘学子传道受业解惑时,仔细想来,再读也未逃离当年作为学生初读时的那种要求和境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固然已不可能再回到当年延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时代场景,但近来非常荣幸,荣幸什么呢?单位组织“弘扬延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革命主题教育,能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实地聆听《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背后的故事,让我第三次再读《为人民服务》一文,感慨颇深。

《为人民服务》一文成于1944年9月8日,系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演讲,当时由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非常困难,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困难,号召根据地全体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解决生活问题,张思德作为一名战士,主动报名到陕北安塞县深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不幸牺牲;又因当时根据地部分人士对大生产运动持有不同认识,认为张思德作为一名战士,没有将宝贵生命奉献硝烟弥漫的在战场,而是牺牲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炭窑,非常不值得,没有斗争意义。毛泽东敏锐的察觉到队伍中存在的偏颇认知,在追悼会上发表即兴演讲,对张思德牺牲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队伍中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面回答。《为人民服务》演讲开门见山回答了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延安抗战硝烟不再,但演讲提出的观点穿越时空走到今天,仍然历久弥新,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价值。

面对工作岗位得有不分贵贱奉献就好的新姿态。《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提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对张思德牺牲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就因为为人民而死,至于是否死在枪林弹雨的战场?在所不论!死时是否有一官半职?同样在所不论!这就是导向决定了价值。现实中,大家都在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固然,个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并立足当前实际走好每一步,朝着远大目标迈进是值得大大赞赏的!但士兵也是一支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螺丝钉也是一部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保证。面对时代立足岗位,只有保持踏踏实实做好“芝麻事”的定力,最终才能行稳致远,收获“大西瓜”。

面对大众得有“听得进刺耳话”的高姿态。《为人民服务》演讲中谈到党外人士提出的“精兵简政”意见时,毛泽东主席讲到:“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多么坦荡的胸怀!忠言常常逆于耳,但往往利于行。人,最难超越的高度就是自己,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革新,这个过程也会伴随诸多自我否定,苦恼是难免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兼听则明,善纳则智,精准把握工作事业价值导向,不看提意见对象职务高低、文化深浅,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工作进步则虚心采纳,并努力改正,才能不断充实事业源头活水。

服务人民得有弯得下腰的“低姿态”。近日,中国青年报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一条视频,视频中数十名村民纷纷准备好当地的土特产、手提锦旗、拉着一条“莫书记,常回家看看”的横幅,含泪冒雨送别被大家伙儿称为“莫书记”的一名男子,画面中的“莫书记”身戴大红花,热泪盈眶,临行时,村民还一个劲儿往他车子后备箱中塞土鸡、鞋垫、绒布拖鞋……莫书记一句“我真的不要”“我真的舍不得你们”把现场气氛烘托到高潮,一个标准的敬礼、一次深深的鞠躬,他向村民作了告别!这是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友芝村驻村第一书记莫光胜驻村5年后,离开友芝村时的感人场景。莫光胜,黔南州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2020年荣获贵州省“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莫书记,常回家看看。”铜镜银镜再亮,不如老百姓的心镜亮!驻村第一书记“官”职不大,但与百姓息息相关。驻村五年,莫书记一定做了很多看似很小,但令老百姓十分走心的事儿,“你”好不好,群众自有评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实走好群众路线是任何时代不易真理。

 
责任编辑:黄钰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