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出镜
做“过硬”的基层法院人
分享到:
作者:杜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09:19:23 打印 字号: | |

时光匆匆流逝,今年已是我在法院工作的第12个年头。还记得刚进法院时的意气风发和豪情壮志,一如毛主席所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随着时间流逝和自身年龄增长,当初那种积极的态度发生着难以察觉的变化。近日,在云南省委统筹部署下集中开展的“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铺开,从不善担当、不愿担当到不敢担当,个人或多或少总存在着“躺平”的苗头。回头看看这十余年走过的司法工作历程,我不禁深思,是什么让我渐渐模糊了初心?又该怎么做才能继续坚定地扛起使命?怎么才能做“过硬”的基层法院人?

基层法院直面的是最真实生动的人情牵绊和利益纷争,多数诉讼当事人大多来自农村,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相对均比较淡薄,在选择诉讼维权过程中,态度和思维容易情绪化,对法院工作不清楚、不理解。在这种客观现实面前,更需要基层法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做政治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人。

掌好思想方向标,做政治过硬的法院人。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思想不拉垮,行为才能正。只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理论水平,锤炼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部分基层同志在繁琐的工作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轻思想重实务,忽略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一谈到政治,就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法院系统,也有人对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是否具有统一性而发问,这实际也是缺乏政治觉悟的表现。党的领导是开展所有工作的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是统筹全局的方向盘,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不是干预司法工作,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统领方向,保证司法权力的正确实施。基层法院人应该摒弃“谈理论无实用”的消极思想,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与党中央的步调一致,着力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时刻用政治武装头脑,充实精神,确保思想不缺钙,做政治“过硬”的法院人。

攻好技能大基石,做专业过硬的法院人。法院工作强调技能的专业性。裁判方向的把握,法律适用的精准,都需要法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基层法院案件类型整体偏单一,疑难复杂案件比量不大,这使得部分基层法官在重复的工作中易呈现一种精神懈怠和工作疲态,易滋生凭经验、凭资历办案的惰性思想,对新类型案件、新法律条文疏于学习、疲于学习,在遇到新类型和疑难复杂案件时有些无所适从,降低了办案质量,拉低了办案水平。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时代审判工作对基层法院会提出更高的答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刻关注法律热点和重点,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储备,多渠道、全方位地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做与时俱进的法律人,争当专业“过硬”的法院人。

守好廉政强壁垒,做作风过硬的法院人。如果说政治过硬是一幢大楼的根基,那么作风过硬便是主体。主体如果被侵蚀损坏,那么这幢楼就岌岌可危,人们都会避而远之。我们经常说廉洁司法,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切实以每一个行为去践行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来形容司法腐败: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司法不公的危害和恶果。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人民群众权益受到侵害后寻求司法救济,是对司法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任。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裁判者,我们要坚定立场,守好公正防线,让法律成为维护人民权益的利器。经济社会中,法官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身处基层,更要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廉洁信念,不拿群众一根针、一根线,不能产生“吃当事人一顿饭、喝当事人一瓶水无所谓”的侥幸心理、无视心理。朱熹曾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法院人要时时、处处树起廉洁意识,真正以公正立身、不偏不倚,筑牢廉洁防线,让司法清明的活水不断,做作风过硬的法院人。

岗位的价值在于不断从为民服务中实现。我们要时刻与自己对话,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未来要去向哪里?雷锋同志倾其一生,即便只是一颗螺丝钉,也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作为平凡的基层法院人,守护着那些看似鸡毛蒜皮却又关乎民生大计的人民利益,所以让我们拒绝躺平,带上最初那些豪情,拾起旅途中的温情,坚定地驰骋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吧!


 
责任编辑:李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