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的丰富内涵。总书记精辟阐明的是党的用人原则,同时我们也必须以此为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共产党人的“德”是什么?我认为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找到准确的答案,那就是“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共产党人修德就“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人们常说的“官德”,是一般道德、一般公德之上的崇高品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人民审判事业、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官,当以此德善修其身,才能在“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实践中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才能发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担当起推进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迎接新挑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德才兼备,是法官的职业准则,是法官的人格魅力,是司法公信的重要载体。“德”是法官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才”是法官知识结构、经验智慧和断案息讼、案结事了、做群众工作、审判管理创新的能力。德才兼备,方成大器;有德无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才无德,必置人民利益而不顾。总书记亲自树起“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旗帜,是党发现人、培养人、使用人的导向,也是告诫我们修德修身做人、当好人民法官的人生导向。
“以德修身”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传统的大力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的“以德修身”古训。自古以来我国都把修德视为做人的基本素养,可见道德的修养是人最根本、最基础、终相伴的修身之道。今天,在中华民族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阳光路上,总书记提出要“以德修身”,对我们法官来说,就是要以建设法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施和完善为历史重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信念,“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为人民掌好审判权,为大局服好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办好案,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提升司法公信力,法官要以人格魅力来支撑司法行为的影响力,这就是“以德服众”,也就是“正人先正己”。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应当是一位德高望重、举止高雅、清正廉洁的睿智者。在司法实践中,在和人民群众的接触交往中,注重“以德修身”,修身养德,坚持做到以亲民、爱民、为民、利民、惠民、安民为本,就能成为平民百姓爱戴、人民群众信赖、不负党和人民期望的好法官。
德才兼备是提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本领的基本素质。“以德领才、以德润才”,是对“德”与“才”的辩证哲理的透切诠释。享誉八百多年的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在主编的《资治通鉴》中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十分精到地点明两者相互的关系。但他也认为“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这是说云梦的竹是品质优良的,如不能锻炼成材,成为强有力的坚实的箭弩,就无用了。司马光巧以这样的例子,比喻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和人要历经磨练的必然性,得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的结论。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要善于磨练自己,要有能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才”,该“才”要以“德”领之,以“德”润之,才能在司法实践中“挟才以行善”,在“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征途中牢牢把握人生的方向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成为一个“死了,他还活着”的人。反之,一个法官有“才”而无“德”所“领”、不依“德”所“润”,那就难免日渐堕为“挟才以行恶 ”的小人,待人民群众利益而不理,置社会公平正义而不顾,视神圣审判为意欲,唯满足私欲而枉法,成为一个“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德才兼备,是人民法官能为人民的基本素质。
法官只有一辈子坚持修德以修身,磨砺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才能切悟“为谁掌权、为谁用权,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重大理论和付诸实践的问题,才能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法官。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法院队伍,人民审判事业和人民法院的科学发展就会如日中天,辉煌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