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一414年),字处默,东晋淮阳哪城(今山东省哪城北)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又天资聪敏,尤其是操行端正,事母极孝,所以很早便获得了“儒雅之士”的名声。长大后,经旧邻韩康伯的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并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
一、卖犬嫁女
吴隐之做官之后,仍保持多年来养成的俭朴作风。每月领到傣禄,几乎全部用来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而自己则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据史载,他有时家中缺粮,就一天并作一顿吃;穿的,永远是布衣,出门从不坐车子。他的妻子刘氏,每日纺线织布,劈柴烧饭。有一次,刘氏为孩子拆洗棉衣没有干,只好让他们披着棉絮来御寒。
在吴隐之担任卫将军谢石主簿时,他的女儿正值婚龄。有一天,昊隐之和随从外出办事,半路上下起雨来。他们正想找个地方避避雨,却见一位书生抱着蓑衣挨雨淋。吴隐之不解,便问他:“你为何抱着蓑衣不用,却任凭雨淋呢?”那书生答道:“这蓑衣是我在路上拣到的,找不着失主,我只好抱着。如果我披在身上,想那失主心疼蓑衣更不好受!”吴隐之顿时对他产生了好感,遂又问起他的姓名、年龄、住址和家庭情况。回府后,经商夫人同意,托人保媒将女儿许配给了那位书生。
吴隐之的女儿出嫁时,谢石特地派自家人带着厨子和一些物品去他家帮着办喜事。来人刚进吴家大门,正好遇到吴家脾女牵着一条狗往外走。一问,才知道吴隐之连陪送女儿的钱也没有,不得不把看家狗卖掉去换回几个钱。至于官宦人家喜庆之日的热闹场面,更是压根儿也没有。
二、赋诗“贪泉”
元兴元年(402年),吴隐之调任广州刺史。
当时,位于五岭之南的广州地区盛产珍珠、象牙、香料、棉花和多种名贵药材。而且,自东汉以来,番禺(今广州市)一直是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来自南洋、天竺(今印度)、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波斯(今伊朗)等国的商船来来往往一年不断,并带来大量的远方珍异。历任广州刺史,几乎无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他们一旦罪恶败露,又往往以误饮“贪泉”水为借口来开脱罪责。
所谓“贪泉”,原是广州郊外20里石门镇的一股涌泉。过去,人们称之为石门水,又叫沉香浦或投香浦。据说,该泉水终年清澈见底,香气四溢,而且十分甜润。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儿出现了一个新的说法:不论多么清正廉洁的人,只要喝了这泉水,便会顿起贪心,产生无穷的欲望,从而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因此,该泉也随之被人叫成了“贪泉”。一些正直的人路经此地,大都绕道而行;也有些人为了标榜自己,哪怕渴得口干舌燥也决不喝一口“贪泉”水。
昊隐之到达石门镇时,也听到了这种传说。但他认为:一个官吏贪不贪,关键在于心术正不正,与泉水毫无关系。为戳穿那些贪官的邪说谎言,便让人领他来到“贪泉”边,俯下身去,掬水而饮。随后,还赋诗一首,诗日:
古人云此水,
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意思是:许多年来,人们传说喝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我认为,假如品德高洁的伯夷、叔齐喝了它,一定不会改变初衷的!
吴隐之的这首诗,实际上也是他当众发表的演说,是他的誓词。
三、格守誓言
吴隐之到达广州后,牢记自己在“贪泉”边所作的那首诗,时时处处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他不沾酒肉,吃的只是蔬菜、干鱼;穿的,仍是过去那些旧衣服。他还下令将前任使用过的丝帐、帷幕以及各种贵重饰物统统撤除,一并归入国库中。
不久,一位下属发现他天天吃干鱼,误以为他爱吃鱼,便弄了些上等鱼来,还将鱼刺剔除,特地献给他。不料,吴隐之非但没领情,还狠狠地批评他,并将他撤职。接着,严肃地警告下属们:都要以身作则,不吃请,不受贿,不许此类事情再发生。否则,将严加惩处。
吴隐之在广州任上,除自己始终保持廉洁俭朴之外,还革旧布新,兴利除害,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当地习俗日趋淳朴,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孝武皇帝司马耀获悉后十分高兴,特地下诏说:“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友过人,禄均九族,菲己洁素,俭愈鱼飨。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者务啬,南域改观,联有嘉焉。”意思是:吴隐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超过了常人。他把自己的傣禄分施给亲族,而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节俭到只以干鱼佐餐。他处在富庶得能满足各种欲望的地方,而不改清廉的节操;居住在用金子装饰器物之处,而他的家人仍穿以往的衣服。他革除奢侈,倡导节险,使岭南风俗大为改观,我要好好嘉奖他。于是,加封他为前将军,赐钱50万、谷1000解。
吴隐之卸任北归时,行装几乎没有任何添置。路上,还闹了一出小喜剧:其夫人刘氏曾私下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省下钱来买了一斤沉香,计划着到北边换点钱贴补生活。快到家时,被吴隐之发现了。他问明情况,要过来看了看,说是奢侈品,随手扔进了深深的湖水中。
四、身后殊荣
吴隐之于义熙八年(412年)告老还乡,第二年病逝。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子孙之为都阳太守。
后来,吴隐之的儿子吴延之,官任都阳郡太守,延之的弟弟和儿子也先后担任了郡太守和县令。由于他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都非常孝敬父母,友家兄弟,为政清廉,始终保持着简朴严谨的作风。因此,人们常常誉之为“有乃父之风”、“有乃祖之风”。
200多年过后,唐太宗李世民命其贤相魏征等人编写《晋书》时,魏征评价吴隐之为“晋代良能,此焉为最”。不久,才子王勃在其《滕王阁诗序》中,又以吴隐之饮“贪泉”的故事写下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名句。又过了大约160年,大诗人白居易也将吴隐之的故事写人《丘中有一士》一诗中。不过他将“贪泉”比作了浊泉,诗曰:
不饮浊泉水,
不息曲木荫。
所逢苟非义,
粪土千万金。
时至今日,在吴隐之曾就任刺史的广州,百姓们为了纪念他,还特地在越秀山博物馆立了一块石碑,上写“贪泉”两个大字。在昊隐之的故乡山东省鄄城县以及鄄城县所在的菏泽地区,在编写(鄄城县志)和《曹州名人大典》时,也都将他那动人的事迹编入其中,以照后人。